服务热线:18637200951 (微信)
油莎豆(又称虎坚果)原产地是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属禾本科一年生植物,以块茎繁殖为主,繁殖量大,抗旱抗涝,耐肥贫瘠,很少有病虫害,易栽培管理,适应性强,1952年中国引进并且种植在黑龙江, 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它是一种优良、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1000kg,干豆500kg。
油莎豆油脂含量高达26.5%,油莎豆油脂品质好,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饱和酸20%,油酸64%,亚油酸11%,亚麻油酸2%)见表1,故可与橄榄油和杏仁油相媲美,油酸是一种重要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含量为9.24%,与初榨橄榄油中的亚油酸含量接近。同时油莎豆富含淀粉,可广泛应用于淀粉及酿酒工业。其含有的蛋白质易消化,营养价值丰富。我国是油脂食用大国,也是世界种植油料作物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油脂资源一直处于紧缺,严重依赖进口的状态 ,因此开发和利用油莎豆油这种新型健康的油脂资源对缓解这种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表1 油莎豆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脂肪酸 |
含量(%) |
棕榈酸(C16:0) |
12.07±0.17 |
棕榈油酸(C16:1) |
0.22±0.00 |
硬脂酸(C18:0) |
2.24±0.02 |
油酸(C18:1) |
75.36±0.51 |
亚油酸(C18:2) |
9.24±0.12 |
亚麻酸(C18:3) |
0.19±0.00 |
花生酸(C20:0) |
0.40±0.01 |
二十碳烯酸(C20:1) |
0.28±0.00 |
油莎豆油提取方法比较
油莎豆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压榨法和溶剂浸出法。压榨法提取率较低,浸出法采用高温加工,造成淀粉糊化变性,影响占原料质量70%的脱脂粕的高值化利用。亚临界萃取(Subcritical extraction)是继超临界萃取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具有低温、低压、效率高等优点,以亚临界丁烷为溶剂的萃取工艺以其本质性的低温萃取及低温脱溶特征,粕中蛋白、淀粉不变性,较大地提高了粕的利用价值,在油莎豆的加工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将亚临界萃取技术应用于油莎豆油的萃取,不仅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油莎豆油,还能更好地保留粕中的营养及功能成分,亚临界萃取对油莎豆淀粉的颜色、化学组成、外观形态和粒度分布没有明显影响,表明亚临界丁烷萃取可以作为油莎豆油提取及淀粉制备的一种理想方法。有助于实现对其油粕的综合开发与高值化利用。河南亚临界公司的80t/d亚临界萃取生产示范线已批量加工油莎豆原料三千余吨,为油莎豆油及淀粉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套综合性方案。
油莎豆油亚临界提取工艺描述:
首先是原料的清洗及清理。油莎豆收获时会伴有大量的泥块、石块、杂质等,这些杂质须提前去除,否则既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又影响油的品质及粕的利用。目前一般采用的都是清理、清洗、烘干等方法。清洗干净的物料进入预处理车间,经过筛选、破碎、软化、压怌等工序后进入萃取车间。亚临界萃取后所得粕残油<1.5%。